首页 > 正文
城口实施“护绿”工程 厚植绿色本底

  近年来,城口县立足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当示范、绿色发展当标杆”功能定位,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以林业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实施“护绿”工程,着力涵养绿色存量,厚植绿色本底。

  在双河乡余坪村,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薄雾环绕在山间。护林员李进先认真清点护林工具,准备到管护区开展森林巡护工作。因为管护的林地较宽,李进先上报工作时经常会把巡护过程中一些地点的地名弄错。2022年天保护林管护平台投入使用后,李进先的手机上安装了一个“智慧林长”App,巡护过程中,App会自动记录巡护轨迹并实时上报,李进先再也没出过错。

  护林员李进先说,“使用“智慧林长”APP巡林很方便,系统可以直接记录我的巡林轨迹,在巡林中我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机平台直接上报,系统能立即提示预警,上级林长和林长办就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传统的森林管护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广大护林员们借助“智慧林长”云平台、森林防火智能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进一步强化了森林治理管护效能。目前,“智慧林长”云平台管理范围已覆盖全县森林面积359万亩,全县430余名林长和2400余名网格护林员全部实现“智慧”巡林,初步实现了林长制工作推进和责任落实情况的上下联动、动态管理、实时监测、常态跟踪、有效考核,为林长制工作提供了信息化监管和服务。

  “智慧林长”云平台只是城口实施“护绿”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实施“护绿”工程中,城口县坚持规划先行,建立防治机制,同时健全监管机制,会同西南大学编制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系统工程规划,分层次开展保护、保育及修复工作,并全面开展林业资源调查,探索建立林地林木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推进大巴山生态廊道建设、大巴山植物种质资源圃、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

  城口县还建立起全面保护、系统修复、用途管制、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实施封禁保护、自然恢复、人工促进等复合生态修复措施,实现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366万亩。实施矿山植被恢复和荒漠化、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推进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完成6个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建设绿色矿山7个。实施大巴山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

  下一步,城口县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夯实绿色本底,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李燕林)

编辑: 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