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构筑“同温层”、增强“邻聚力”——川渝税务加速推进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见闻

  新华网重庆11月18日电(邵以南)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含金量的背后,有超500万户涉税经营主体。

  在政策执行上力争抹平“高低”,在征管服务上努力消除“温差”“落差”——自2020年4月召开首次联席会议,四川、重庆税务部门锚定“一体化”这个共同目标,围绕政策执行、税费服务、税费征管、税务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

  三年多来,税收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持续涌现“面”上成果,也有在川渝毗邻地区“小圈”的“点”上突破。一批批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带来了降本、增效、激活的积极效应,受到纳税人缴费人好评。

在重庆市潼南区办税服务厅“川渝通办”专窗,税务人员指导纳税人办理业务。新华网发(郭睿 摄)

  63项税费业务线上“川渝通办”

  “我的户籍在重庆渝北区茨竹镇,过去办理医保接续业务,要到渝北区办税服务厅办理,往返路程要花1个小时,现在在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专窗,不到五分钟就能搞定。”市民张健感叹道。

  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省市共同设立的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2021年10月,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也是入驻新区的第一家川渝合作政务服务机构。

  据该中心副主任周翔介绍,中心集成了“一块牌子、一个大厅、一个团队”,川渝双方共同派驻6名税务干部联合办公,让两地纳税人缴费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

  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累计向纳税人缴费人提供线上线下办税服务超20万笔,纳税人缴费人资料报送减少26%,办税时间缩短约60%,有效增强了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重庆潼南区办税服务厅“川渝通办”专窗,重庆佰思特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法人杨德高正在办理自己四川遂宁公司的涉税业务。

  杨德高说,他在潼南主要经营金属制品表面处理与加工,在遂宁也投资了两家公司。“现在基本不用两边跑了。进重庆、四川任何一个电子税务局就能办两边事。复杂一点的跨区业务,到任一边的办税服务厅也能办好,省了不少时间和路费。”

  近年来,川渝税务部门聚焦跨区域办税堵点、难点,持续推出多种便捷办税服务举措,两地税费业务实现线上“川渝通办”事项,从2021年的38项,增加到2022年52项,再到今年新增开具无欠税证明、停复业登记、纳税信用补评、自然人社保缴费等11个通办事项,累计已实现63项税费业务线上“川渝通办”、20项税费业务异地就近通办。

川渝高竹新区税务人员在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走访。新华网发(郭睿 摄)

  “同规同标”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最直接、企业受益最重要、企业满意最关键。

  谈及公司从重庆江津整体迁移到川渝高竹新区,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光华道出了关键因素:“成本就低、政策从优”。

  也就是说,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从优”适用两地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以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城镇的税率为5%。

  川渝高竹新区的范围,包括重庆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四川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的部分行政区域。此前,渝北区的税率为7%,而邻水县的税率为5%。为促进政策协同,两地税务部门推动地方政府在高竹新区范围内的渝北区域,将7%的城建税税率降低至5%。

  “受益于新区各项税费政策叠加的优势,我们今年累计获得税收优惠近200万元,着实为发展增势赋能。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同比增长了24.5%。”殷光华说。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扎根川渝高竹新区。数据显示,目前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9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

  同样体会到跨省税费政策执行“同规同标”好处的,还有重庆长途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潼南分公司。

  今年,该公司新增了2条省际公交线路和1条定制班线,16台承运车每天往返于潼南和遂宁之间。“公司目前有500多台车辆,其中398台符合车船税减免征政策条件,每年能减免7万余元税款。”该公司财务负责人王雪娇说,这相当于20台车一年的保养费用。

  重庆市税务局资源和环境税处副处长何若昀介绍,2022年,川渝税务部门以“从低适用”原则,统一了车船税税目年基准税额。重庆降低了2个车船税税目年基准税额,四川降低了6个。以公交车为例,重庆按照四川标准,车船税由原来的减半征收,调整为全免,为客运企业实实在在减了负。

四川内江隆昌市永星蘑菇种植农民合作社,工人正在食用菌大棚劳动。新华网发(郭睿 摄)

  税收大数据跨区域牵线助发展

  四川内江隆昌市金鹅街道永星村,永星蘑菇种植农民合作社是这里的“明星企业”,食用菌种植基地面积超过80亩,吸纳了50余户农民就业。

  “别看我们现在经营得还不错,曾经也面临过销售遇冷的困难。”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唐莉一边忙着装货一边说,今年,在四川内江、重庆荣昌两地税务部门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荣昌区一家有采购蘑菇需求的企业信息,在沟通合作意愿后,很快就达成了购销协议。

  “税收大数据承载着‘真金白银’的市场交易信息,可以发挥大作用。”

  隆昌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兰钰介绍,今年以来,隆昌、荣昌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对两地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开票数据、购销渠道等开展多维度分析,并结合走访联系情况,搭建双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通过数据链打通供应链,延长产业链。

  在税收大数据牵线下,内江、荣昌两地10余家农业企业的蘑菇、稻虾、柑橘等农产品先后找到跨区域合作伙伴,带动销售收入增加140万余元。

  “税务部门的供需对接拓宽了合作社的销路,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刘唐莉说,在好政策、好环境支持下,合作社今年以来蘑菇产量有500多吨,其中,卖到重庆的有100多吨,增加了40多万的销售收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万余元。

编辑: 邵以南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