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綦江:红岩好家风赋能院落微治理

  近日,走进綦江区三角镇红岩村瓦屋社瓦屋院子,庭院井井有条,繁花硕果尽收眼底,街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在眼前舒展开来。

瓦屋院子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成蓉摄

  各出其力 改善人居环境

  “今天下午搞大扫除,大家都一起哦。”“要得,没得问题。”“正好,我上午就能把地里的活儿干完。”11月14日一早,瓦屋社社长吴昌政沿着蜿蜒小道,一路偶遇村民一路通知事情。

  吴昌政介绍,瓦屋院子聚居的28户都是吴姓人家,一直以来乐于助人、孝顺淑和、勤勉上进都是大家遵崇的家风家训,所以无论是经营各自的小家,还是此次村上开展院落微治理,大家都会将好的精神传承。

  瓦屋院子是红岩村开展院落微治理的一个示范点,为了更好的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村上将吴昌政选为“院长”,主要负责组织人员参与院落微治理。

  “大家都很积极,特别是在人居环境改善上,随喊随到,主动参与。”吴昌政说。

  本着干净、整洁、有序的原则,瓦屋院子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如火如荼。为了进一步营造美丽乡村氛围,村民杨绍容主动提出将自家闲置旧房推倒,将房屋的木棒、瓦片以及家里的老物件全部捐出,用于院子进口处的文化墙打造。

  氛围造起来了、道路硬化了、渣堆变菜园了……看着老家环境越来越好,吴利一家下定决心将破旧的老房子重新修缮,如今漂亮坚固的楼房已初显雏形,工人正在抓紧施工。

邻里帮忙收豆子。成蓉摄

  主动谋划 发展庭院经济

  “倒退几十年这一湾子十分热闹,后来好多人去了城里面,这里也就逐渐冷清,不过我看如今这势头,以后会越来越好。”村民吴昌模说,瓦屋院子坐落在老瀛山脚下、景区道路之旁,同时还是农村客运的换乘点,绝好的先天条件,再加上此次微治理的“东风”,大家应该主动思考增收创收问题。

  盘活庭院经济,吴昌模心动更有行动。近段时间,吴昌模利用闲置地块,将鸡鸭圈舍和蜂园重新修建,为了支持父亲搞发展,吴昌模在外做工程的儿子也时常抽空回家,帮忙一起建设。

  “今年我养了100多只鸡鸭、70桶蜜蜂,预计收入5万元,以后我还将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更大增收。”吴昌模说。

  随着微治理的深入,嗅到商机的不只吴昌模一个。村民吴昌成家是离乡村公路最近的一户,曾经开小卖部的他本就有做生意的经验,如今他计划利用自家门前的宽敞院坝经营坝坝茶。“老一辈的人经常教育我们勤劳才能致富,所以我一直觉得生意不再大小,重在用心,此次村干部还积极帮我出谋划策,建议增加围炉煮茶项目,我觉得非常好。”对于未来,吴昌成信心十足。

  “以后人气越来越旺,我要开个小型农家乐,主要卖农家豆花饭。”今年75岁的陈树玉依然充满干劲,她说,游客到她家来不仅可以吃,还可以体验割韭菜、包饺子等,让大家走进瓦屋、爱上红岩。

  如今,瓦屋院子的人正齐心协力,以良好家风为支撑,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悠然自得、恬淡和美的瓦屋院子装进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接下来,我们还将以瓦屋院子微治理试点为契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发展庭院经济,努力打造‘綦家大院’的‘红岩样板’。”三角镇红岩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庆说。(成蓉)

编辑: 葛琦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