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津成立全市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福商”调解 让商事纠纷化解在“对簿公堂”之前

  “原以为这次纠纷要经过司法程序才能解决,没想到一个电话调解员上门就解决了!”近日,江津区“福商”调解室的调解员走进重庆某机电有限公司,一站式完成申请人提出调解申请到调解结案,让两家民营企业负责人感叹不已。

  如今,在江津区,民营企业纠纷“只打一次电话”“只跑一条路”“只进一个门”已是常态。这得益于江津区法院、江津区工商联全力推进民营经济领域多元解纷体系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福商”调解室。

  自2021年3月成立至今,“福商”调解室已成功调解商事纠纷1186件,为企业累计节约诉讼成本600余万元。

11月28日,江津双福工业园,福商调解室,商事调解员正在进行调解。记者 齐岚森 摄

  双向奔赴 全市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成立

  谈起建立“福商”调解室的初衷,江津区工商联副主席邹茹称“这是一次双向奔赴,任何一边‘单相思’都成不了。”

  2021年3月,考虑到双福工业园市场主体大、商事纠纷多等实际情况,江津区人民法院在双福工业园设立双福人民法庭,专门为园区服务。

  “来之前,我们对双福工业园做了摸底,发现情况比较复杂。”双福人民法庭庭长曹鹃列举了一组数据:双福工业园有全市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5大专业市场、商户6万余家,企业60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51家,常住人口约30万。年均受案达2000余件,其中买卖、运输、租赁等商事纠纷超70%。商事诉讼周期长、成本高、伤和气等问题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困扰,也影响当地营商环境。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光靠法院有点“势单力薄”,曹鹃便想到了在双福企业家心中颇具影响力的全国“四好”商会——双福新区商会。

  与曹鹃想法不谋而合的还有江津区工商联。

  “双福新区商会作为新区经济发展的纽带,现有会员单位300余家,涵盖了汽车、科技、新能源和电子等制造业,批发零售、道路运输、房地产、酒店、餐饮等商贸服务行业。”邹茹表示,如果能将商会的力量充实到商事纠纷化解中,让商事纠纷化解在“对簿公堂”之前,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法庭来说都是“双赢”。

  鉴于此,在区委政法委、区委统战部等支持下,江津区工商联(总商会)会同区法院、区司法局成立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双福新区商会和双福人民法庭签订了《合作开展多元化解商事纠纷工作备忘录》,在双福法庭设立了全市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福商调解室”,并确定“一个组织+N名调解员”模式。即确定双福新区商会为特邀调解组织,常态化吸纳优秀的商会会员单位的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法务工作者等担任调解员,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走进位于双福法庭一楼的“福商调解室”,墙上醒目地张贴着 “商会驻庭调解室工作流程图”,一图读懂调解整个流程,还公布了10名商事调解员的照片和简介,让人一目了然。

  这10名调解员可不简单。

  “要想成为调解员得经过四方选。”邹茹介绍,通过商会推荐、工商联审核、法院聘任、司法局备案,目前已经选聘10名专业市场、物流运输企业、工商企业负责人及专职法务工作者为特邀调解员。

11月28日,江津区,商会驻庭调解室,墙上贴着10名商事调解员的相关情况。记者 齐岚森 摄

  创新“前调后审”模式 帮助涉诉双方自解纠纷

  曹鹃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实践,由商会会员担任调解员的优势日趋凸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前调后审”,让调解员先期帮助涉诉双方自解纠纷。

  去年,某科技股份公司一纸诉状将未及时支付工程款的某电力建设企业告到双福法庭。考虑到案件事实部分比较清楚,争议不大,通过调查质证,双方对欠款事实及金额已基本确认。经当事双方同意,法院委托双福新区商会对案件进行调解。

  “福商”调解室调解员宗义主持了这次调解。

  “这是个典型的买卖合同纠纷,我与当事双方深入沟通后了解到,科技企业并不想失去电力企业这个稳定客户,只是迫于收款压力,不得已将其诉至法院,核心诉求是尽快回款。”宗义还了解到本次诉讼双方涉及 900 余万元欠款,另有两个合同约 300 余万元的欠款由于管辖权的问题须在其他法院立案,尚未进入诉讼程序。

  宗义既是企业负责人,同时也是财税方面的专家。调解过程中,他分别为两家企业算了细账,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两家企业握手言和,为今后的继续合作扫清了障碍。

  “说实话,这个账让我来算,未必能像宗义这样让双方都满意。”参与调解的法官坦言,商事纠纷涉及许多经济领域专业知识,也会有法官不了解的“知识盲区”。但是调解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经验和专业能力不拘泥于案件表象,而是深入了解各自当事方实际情况及诉求,从各自企业角度出发,力争将双方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实现了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调解目标。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

  调解员庄晓锋是重庆嘉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这两年调解了不少纠纷。他最大的感触是,有时只需要一通电话,一次座谈,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几个月前我调解的一起拖欠货款的案子,双方都是我的合作伙伴。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

  诉前调解对企业来说也是好处多多。

  庄晓锋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案子如果涉及金额200万元,那么诉讼费是2万多元,律师费又是好几万元。但如果调解成功,一分钱不花就能解决问题。

  据了解,有了“福商”调解室的助力,双福法庭今年1—11月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1.51%。探索经验入选最高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

11月28日,江津区,商会驻庭调解室,商事调解员正在进行调解。记者 齐岚森 摄

  从一域到全面推广 着力打造非诉讼纠纷解决全新平台

  作为多元解纷和公益性纠纷服务体系建设的全新平台,“福商”调解室集多元解纷、民主监督、法治宣传、培训指导、接访企业五大功能于一体。一方面,在双福人民法庭的委托下进行多元解纷,可一站式完成诉前委派、诉中委托及“诉转调”和“调转诉”等,另一方面可直接受理会员企业之间发生商事纠纷,实现非诉讼纠纷化解,让企业和气生财,握手再合作。

  江津区工商联(总商会)相关负责人称,为惠及更多民营企业,区工商联(总商会)在“福商”调解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津商调解公益品牌”,指导各基层商会相应成立调解机构,并联合镇街确定一名兼职调解员和法务工作者,组成本地化诉讼服务团队,利用熟悉企情、社情的优势,做到矛盾纠纷提前预防、及时介入、快速化解。

  同时,在商会调解组织配备智慧调解终端,依托“云上法庭”开展远程调解,减少奔波成本;与川渝毗邻区县建立联调机制,实现多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升诉调对接及多元纠纷化解工作实效;建立调解工作线上交流群,实现即时信息互联互通、人案精准匹配、行业分类调解和跨区域联动联调,不断推动商会调解精准高效。数据显示,通过“福商”调解室化解企业纠纷周期相比司法诉讼周期平均缩短超2个月。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打造“津商调解公益品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企业减掉风险包袱、优化资源配置,在新江津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记者 罗静雯 周尤 齐岚森)

编辑: 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