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北区北滨路上的新楼盘——龙湖·江上云玺3栋洋房开盘,首日便实现1.25亿元的销售额。
在当前楼市中,这个新楼盘“逆市而上”,颇为抢眼。据悉,该项目由重庆江北区城市开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北城开集团)开发,龙湖集团代建并进行运营管理,是江北区第一个由国企自主开发的商业住宅项目。
记者8月14日从江北区国资委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该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主要指标,提前半年完成目标任务;上半年,区属国有重点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3%。
江北区是如何做到的?
改革前
效益持续下滑
成立于2001年的江北区属国企——原重庆金丰易居置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丰易居),主营二手房中介业务,一度发展迅猛,曾拥有超百家连锁门店。
但近年来,金丰易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经营收入大幅下滑,到2021年时几乎入不敷出。
江北区另一家区属国企——重庆华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公司),也有类似情况。
多年来,华信公司持有北城天街现代广场D区2万多平方米的产权,还曾经陆续投资了10余个项目。不过,“十三五”时期,该公司年均营业收入仅4380万元,年均利润仅870多万元。近几年,由于项目投资合同陆续到期,新投项目还在投资期,其主要靠现代广场D区每年两三千万元的租金维持企业运转,效益进一步降低。
来自江北区国资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江北36家区属国企中,14家企业年利润只有一两百万元,还有12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区属国企的平均负债率达到69.1%。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答案是改革。
2022年初,江北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瘦身”减负、集团发展、优化布局。
改革中
集中攻克“拦路虎”
改革中最大的“拦路虎”,是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
“国企改革中的合并重组,涉及债权债务清理、税费清算、在建工程项目结算、房产未办理不动产权证、员工社保补缴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情况非常复杂。”江北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罗国辉介绍,2022年以来,江北区集中攻坚克难,注销、合并了14家公司。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国企已精简为4家集团公司、16家子公司,区属一级国企的数量减少63%、子公司数量减少42.8%。
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不够。在此轮国企改革中,江北区还在推进政企分离、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大功夫。
比如,剥离国企承担的政府职能,赋予国企更多自主经营权。5月23日,江北区政府公开承诺,江北国投集团、城建集团等3户国企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同时还清全部隐债。
再如,全面推行项目制、全员绩效、中层干部全部竞争上岗等市场化运行机制。部分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给予更灵活的自主决策运营权,建立新的考核机制。
改革后
效益大幅提升
一系列改革,激活了国企的发展活力。
江北城开集团旗下睿创公司、鹏远实业、金丰易居3家公司,原来业务单一。2022年,3家公司合并重组为重庆市睿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昇公司)后,通过削减、整合原来业务、拓展新业务,成为集项目代建、物业管理、项目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企业。
“睿昇公司成立以来,干了一系列原来3家公司从未做过的事。”江北城开集团董事长陈和禄说。
比如,出资与龙湖物业联合成立一家物业公司,先后拿到江北嘴某商务楼宇和某住宅小区的业务,一年半就收回投资成本,且每年投资回报率达到60%以上;再如,投资开发龙湖·江上云玺商业住宅项目,开盘即热卖……
这一切,让睿昇公司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21年,原来3家公司利润总额共计才1100多万元;2023年,睿昇公司的利润比这一数字翻了一倍。
江北区国企效益大幅增加的案例还有不少——
2022年,华信公司与功能定位相似的另外3家公司合并重组为江北国投,创收能力明显增强:2023年,其总营收同比增长2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7%;江北建工推行机制体制改革,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是此轮改革前的5倍……
“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江北区属国企主营业务更加突出、功能定位更为明确,融资能力、‘造血’能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效益明显提升,负债率大幅降低。”罗国辉说。
数据显示,2023年,江北区属国企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年利润上千万元的国企达到8家。截至今年6月末,区属国企资产负债率比2021年末下降27.1个百分点;4家国有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均超过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区属重点国企实现净利润约1.6亿元,同比增长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