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提升党建工作“能见度” 开创“一融双高”新局面-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5/08 12:50:37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提升党建工作“能见度” 开创“一融双高”新局面

字体:

  近日,在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的支持下,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先后到重庆建峰工业集团、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专题调研,积极促成校会企三方共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之路,携手赋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化工人才培养。

  到企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专题调研,校会企共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之路。

  培根固本 “党建+思政”筑牢人才培养之基

  在《挺进报》旧址纪念馆,重庆理工大学“化工红课堂”正开展实景教学活动: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第三党支部书记周德文结合油墨调配的科学原理,鼓励学生树立专业自信,扎根专业、矢志报效祖国。

  立德树人,思政先行。在“红色实景”中讲授“绿色化工”课,是重庆理工大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依托红岩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的实景教学改革项目,也是学院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党建引领、以思政铸魂的关键实招。

  以“化工红课堂”为载体,化学化工学院打造了系列红岩实景课、产教融合课、基层实践课,着力塑造具有化工辨识度的“126大思政魔方”,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强化学生作为未来化学工程师的社会职责和使命担当,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

  “化工红课堂”《精细化学品化学》——挺进报旧址现场教学。

  学院利用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等重庆红色资源,融合绿色化学、低碳化工等内容,打造思政课程群。与多个红色教育基地签署共建协议,依托院馆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学院还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化工安全科普讲座、环保先行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意识。

  教师们则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积极挖掘梳理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教学设计中,高效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做靓特色 “党建+教学”增强产教协同育人之力

  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高校如何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和供给化工行业产业链上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化学化工学院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释放产教协同的育人活力。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坚持“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整体性推进党建“双创”建设,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突出支部建设品牌化、特色化。

  教工第二党支部创新探索面向工程能力的“1331”人才培养特色模式,瞄准产业发展目标,直击创新人才培养弱点短项,凝炼共性需求,创设培养平台,融合互补资源,变革育人机制,形成了产教融合新模式。通过“学科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技术链-教学链”深度转化、“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共振,有效破解了化工应用型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脱节的短板。

  在重庆建峰工业集团调研并开展校企座谈会。

  重构“前沿+刚需”课程体系,聚焦高端聚烯烃、绿色催化工艺等化工技术,校企联合开发了12门产教融合课程,企业技术案例融入率≥50%;建立起“产业需求动态响应机制”,每两年依据《化工产业技术白皮书》更新30%课程内容,将企业标准纳入教学大纲,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迭代同步;畅通校企“双主体”治理机制,建立“双师双能”师资流动机制,形成“双向反馈”质量监控机制。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两个专业获评“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

  共融互促 “党建+科研”开辟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重庆理工大学正着力推进一流学科创建,奋力打造重庆理工类高校发展样板。而化学化工学院依靠高质量党建建设起来的一流教学科研团队,让党建与科研共融互促,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以新求变、以质图远,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多技术和创新支撑。

  “支部建立了‘科研创新’‘科研交流’‘科研带头人引领创新’等科研与党建工作的交流平台,引领教师党员实现科研创新有深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陈志介绍,近年来,教工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先后承担了省部级项目50多项以及企事业产学研合作横向项目8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多篇。

  不仅如此,党建引领下的化学化工学院还不断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与华峰化工联合申报了重庆市产业创新综合体(先进材料),并积极申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低碳化学与化工科普基地(研发创作类)获批为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重庆市低碳化学与化工科普基地获批市级科普基地。

  依托这些高能级科研平台和优质教学科研团队,学院在“研”与“学”的过程中,将工程知识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等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搭建了“校企合作的科研工程项目+产教深度融合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在教学中设计“基础实践→工程训练→应用创新” 三级实践模块,依托校企共建的2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大一认识实习、大二项目实战、大三跟岗实习、大四课题实践”,确保学生人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2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升40%以上。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员身份在师生群众中、在急难险重时‘可见可感’。”学院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化学化工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业务”双融合,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开创“一融双高”建设新局面。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