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农民工老王等7人的维权故事在荣昌区法律援助中心画上圆满句号。老王等7人为谋生远赴天津在某工地辛苦工作四个月,完工后却被一张欠条打发了事。走投无路时,他们来到荣昌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荣昌区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安排援助律师介入。援助律师通过收集证据、与用工方谈判,最终以调解方式为老王等7人挽回损失5.48万元。这样的成功案例,正是法律援助工作为广大劳动者服务的生动缩影。
为切实保障劳动人民合法权益,荣昌区法律援助中心紧扣劳动者需求,把握“四度”提升工作质效,多举措发力筑牢维权屏障。
拓宽渠道有广度,打造维权网络
开通“线上 + 线下”双渠道服务模式。线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延伸服务空间,劳动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官方网站等渠道,在线提交法律援助申请、咨询法律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线下,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置法律援助服务窗口,构建起“半小时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法律帮助。
优化服务有温度,彰显人文关怀
针对劳动者维权案件,常态化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优质办理。建立劳动者维权案件“回访”制度,案件办结后,及时回访当事人,了解援助效果和满意度,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此外,“预约式”开展“零距离法律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上门法律援助服务,做到法律服务人性化、高效化、便捷化。
强化协作有力度,凝聚维权合力
加强职能部门横向联动,做到与人力社保局、劳动仲裁、工会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建立“检援联动”配合机制,检察院定期入驻值班,对涉及农民工及新就业形态人员讨薪案件协助调查取证,依法支持起诉,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诉讼权益。
提升队伍有高度,保障服务质量
定期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邀请法学专家、优秀律师授课,系统讲授薪资追索、工伤认定等高频案件实务,重点剖析涉及劳动者权益案件处置要点,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实施办案质量“三查制度”(承办机构全面自查、法律援助中心跟踪督查、评估专家归档评查),实现案件质量全流程闭环管控,保障法律援助服务专业、规范、优质。
2025年,荣昌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劳动者维权案件156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47.9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下一步,荣昌区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深化“四度”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劳动者撑起更加坚实的法治保护伞。(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