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医聊健康”。
在当下,肥胖已成为影响众多人健康的重要问题,科学减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期节目特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的三位专家,一同来聊聊减重那些事儿。坐在我身旁的,分别是内分泌科倪银星主任、普外科罗华星主任,以及临床营养科刘红医生。欢迎三位!
主持人:倪主任,从内分泌专业角度来看,内分泌失调是如何引发肥胖的呢?哪些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倪银星:从内分泌专业角度来看,内分泌失调引发肥胖的核心机制在于激素水平失衡导致对能量代谢,脂肪储存及食欲调节的异常调控。
生活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皮质醇过多、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激素失衡。常见的容易导致体重增加的内分泌疾病有以下几种:1. 胰岛素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2. 下丘脑-垂体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可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3. 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基础代谢降低导致体重增加、粘液性水肿、怕冷、便秘。4. 性腺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主持人:关于肥胖的危害,患者普遍有哪些认识误区?咱们医院内分泌科在治疗因内分泌问题导致的肥胖方面,有哪些独特的诊疗方案或者技术呢?
倪银星:患者对肥胖危害的常见误区有以下4个方面:
1.肥胖仅是体型问题,不影响健康。肥胖其实是多种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非酒精性脂肪肝,甚至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
2.减肥只需“少吃多动”,与激素无关。内分泌疾病(如甲减、库欣综合征)导致的肥胖,需先纠正激素异常。
3.体重正常=代谢健康。部分“瘦胖子”(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内脏脂肪超标,需通过体脂检测或代谢评估发现。
4.通过节食,快速减重最有效。急速减重易反弹,且可能丢失肌肉、诱发胆结石。
我科目前针对内分泌问题导致的肥胖已经成熟的特色诊疗方案与技术有:一是精准病因诊断:我院已建立健全完整下丘脑-垂体-靶器官激素评估平台,针对各种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导致的疑难杂症可以完善相应的功能实验明确病因。二是个体化治疗技术:各种帮助体重管理的药物,实现药物分层治疗。三是药物干预:科室配备独立中级营养师指定运动处方,进行医学营养治疗。
通过以上手段,从激素调控层面解决肥胖根源问题,而非单纯减重。通过精准诊断和代谢稳态重建,帮助患者实现长期健康管理。
主持人:罗主任,对于很多人关注的减重手术,到底什么样的肥胖患者适合选择这种方式呢?
罗华星:减重手术主要适用于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患者,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和风险。以下是适合减重手术的主要人群和标准:
(1)对于BMI≥32.5的病人,强烈推荐行减重代谢手术。
(2)27.5≤BMI<32.5,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也推荐行减重代谢手术治疗。
(3)25≤BMI<27.5且合并T2DM的病人,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合并肥胖相关合并症,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评估及审批后慎重开展手术。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评估及审批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年龄16-65岁。
主持人:医院是如何把控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的呢?
罗华星:患者生命至上是医者行医的第一准则,为把控手术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医院首先建立了一个多学科诊疗团队,术前有系列的筛查和评估,术中由专家团队进行手术操作。在术后有规范化的管理,包括个案管理师及营养师,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出院后制定饮食营养计划及运动锻炼指导,告知病人每个阶段每日进食食物种类、量等,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地回复解决。
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100多例的腹腔镜减重代谢手术,术后减重效果良好,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再入院或再手术的患者。减重手术短期及长期效果明显,但并非“一劳永逸”,术后需管理饮食、运动及定期随访,以维持最佳效果。
主持人:俗话说 “三分练七分吃”,在减重过程中,饮食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刘医生,您能给大家讲讲科学的减重饮食应该是怎样的吗?
刘红:很多朋友在减重路上踩过坑,比如节食反弹、减重后营养不良、代餐误区等,今天我会为大家梳理几种常见膳食方法的优缺点、适合人群和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减重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减重膳食方法:
一是,限能量平衡膳食: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形成热量差,促使身体分解脂肪供能,同时避免肌肉流失。其核心是在满足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的基础上,限制每日总能量摄入(通常比正常饮食减少500-1000kcal),但最低不低于1000kcal。这种方法适合愿意减重且自控能力较强的人群。
二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通过降低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氧化。低碳饮食通常伴随高蛋白、高脂肪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的饱腹效应强于碳水,可自然减少总热量摄入。适合急需短期减重(如婚礼前)的人群。这种方法见效快,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研究。
三是间歇性断食法:通过限制进食时间窗口,迫使身体在禁食期消耗储存的糖原(约24小时内耗尽),随后转向脂肪供能,生成酮体作为替代能量来源。这种方法适合作息规律、能忍受饥饿感的职场人和需打破平台期的进阶减重者。
四是高蛋白膳食:通过增加饱腹感与抑制食欲,提高食物热效应,维持肌肉量与基础代谢率,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减少减重期间的肌肉流失,保持基础代谢率稳定,避免减重后反弹。在我们实践中,高蛋白膳食往往会联合其他减重膳食使用。适宜大部分超重/肥胖者人群。不适宜于肾功能不全、痛风患者和对蛋白质过敏或消化功能严重受损者。
五是代餐替代法:用代餐奶昔/能量棒替代1-2餐,控制热量。一般分为全面营养型代餐食品,非全营养代餐食品。适合工作繁忙、厨艺有限的“外卖党”。
除了刚刚给大家介绍的5种膳食模式,我们还有低血糖指数饮食、终止高血压饮食、地中海饮食等。
主持人:刘医生,总体来讲,减重有哪些注意事项,您跟大家分享一下?
刘红:需要综合注意四项:
1. 拒绝极端:每日热量不低于1000kcal,避免代谢损伤。
2. 营养均衡: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材,补充复合维生素。
3. 结合运动:每周150分钟中低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减重效率。
4. 心态管理:每月减重3%~5%为健康速度,拒绝体重焦虑。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比如,上班族可以尝试“低碳+代餐”。任何减重方法都应以健康为前提,必要时咨询营养师或医生。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专家的分享。希望通过本期节目,能帮助大家树立科学的减重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减重方式。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