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闪‘药’青春,共创‘津’彩”乡村振兴促进团从全国文明校园走进全国文明乡村——江津区李市镇沙埂村,通过“党课共学+校地对话+实地调研”的立体实践,探寻和美乡村的“幸福密码”。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沙埂村。
党课共学:筑牢文明乡村“主心骨”
实践团党员代表与沙埂村党委联合召开“烽火传承映初心,振兴乡村践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沙埂村党委书记刘远云带来以《乡村答卷:文明治理经验分享》为题的主题党课,围绕村干部队伍建设、产业挖掘、民生工程等方面鲜活讲述乡村治理的“沙埂智慧”。
实践团与沙埂村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实践团学生党员李中博在宣讲中,与沙埂村党委聚焦“青年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深入探讨沙埂村在产业振兴上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挑战,蓄力以校地合作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校地对话:传播宜居乡村“新风尚”
沙埂村依傍蜿蜒清澈的笋溪河,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与和谐文明的乡村风貌滋润人心、耐人寻味。
实践团为沙埂村拍摄宣传视频。
实践团成员主动担当作为,在村委办公室、赶集市场、村落院坝、田间地头发现美、收集美、记录美,为全国文明乡村拍摄宣传视频,用镜头语言讲述乡村故事,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调研实干:锻造善作善成“铁肩膀”
实践团成员组建调研分队,通过与村党委干部、特色产业生产队长、村民群众等深度访谈,了解到沙埂村在密切联系群众、干事创业和乡风民风建设中的突出成效,同时也总结出在乡村产业升级、基础民生工程和务实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后续,实践团将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撰写调研报告,为转化实践成果提质增效,为服务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据实践团了解,江津区李市镇沙埂村坚持“党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于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乡村、2021年被确定为江津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更新迭代等方面成效显著。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将持续开展实践活动,搭建“红色教育”和“乡村振兴”齐头并进的育人平台,引领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课堂中挺膺担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