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12日,重庆市出现一轮暴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降下大暴雨,一些乡镇遭遇特大暴雨。
汛情就是命令!重庆市各级相关部门、基层干部群众闻“汛”而动,科学应战,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9日,雨幕落下前,在江北区轨道交通寸滩站,排水人员迅速清理沿路雨水箅子,加固防汛挡板;在北碚区缙云幼儿园周边,工作人员及时清掏淤堵物,确保排水畅通;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工作人员在易涝点拉起警戒线……
据介绍,这轮暴雨来临前,仅重庆市、区两级住建系统就组织超3000名作业人员、800余辆车、700台次排涝设备待命,巡查管网2435公里,疏浚雨水箅子2100余个。
8月12日,抢险救灾人员在重庆市彭水县太原镇区阳村一地灾风险点拉起警戒线。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精准预警,科学监测,才能有效应对。
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的合川区,上游地区近期强降雨多发,防汛压力较大。运用重庆市打造的基层智治体系,合川区实现险情“一屏掌控”、指令“一键直达”,有效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
在小沔镇,11条预警信息通过网格信息群,精准推送至全镇8505名常住人口。暴雨来临,小沔镇防汛防地灾工作小组通过基层智治平台进行调度,前方值守人员立即响应,汇报雨情、汛情,并同步传回实时画面。
8月11日,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工作人员使用基层智治平台进行防汛防地灾工作调度。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我们组建了一支30人的应急‘生力军’,主要由退伍军人和身强力壮的居民组成,具有较强的抢险救援能力。”小沔镇党委书记江琴介绍,同时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0名“网格员”前置布防,“预警一来,大家主动请战”。
据介绍,此轮降雨期间,合川区组织12名驻守地质工程师、436名群测群防员、102名地灾防治员,对全区4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高风险区、沿江库岸、道路沿线、切坡建房等开展巡查排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位于渝东南群山深处的彭水县,地质灾害点有548个。“根据气象预报,会有局地短时极端降雨,对我们这种地质‘敏感区’威胁较大。”彭水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肖健康告诉记者,“只要有风险,我们就坚决撤离群众,没有什么比群众生命安全更重要。”
本轮降雨来临前,彭水县前置3支队伍摸排“叫不应”的边远区域,重点关注老弱病残等群体,并安排专人护送撤离。
在太原镇区阳村党群服务中心安置点,几户村民临时避险安置在这里。记者看到,安置点干净整洁,储藏室里方便面、矿泉水、棉被等物资堆得满满当当。区阳村党支部书记冉茂维介绍:“我们这次共提前转移了37户97名群众,对其中的6户19人进行了集中安置。”
8月12日在重庆市彭水县太原镇区阳村拍摄的雨霁初晴的“五彩田园”。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12日午后,暴雨天气基本结束,雨霁初晴,记者走出安置点,只见和煦的阳光照射在区阳村“五彩田园”上,宁静如初。(记者郑世昌、王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