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8月19日电(韩梦霖)8月19日,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重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任务,分别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超大城市数智治理能力和质效、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质、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等方面,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具体部署。
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协调发展”城镇体系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介绍,本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协调发展’城镇体系”,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作出了安排部署。
高健表示,重庆将依托中心城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提升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一方面,强化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支撑引领,建设科产城融合发展功能片区,不断增强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综合服务等功能,以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带动全市域发展能级整体跃升;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渝西地区、渝东新城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支持广安市“同城融圈”,联动建设“1小时通勤圈”、优质产业圈与便利生活圈,构建一体协同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实施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工程,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培育具有重要节点功能的特色中心镇,以铜梁、梁平、丰都等15个区县为重点,提升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强县富民,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
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方面,重庆将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推动城市与乡村在规划、产业、要素和体制机制方面的融合,加快走出超大城市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新路;深化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畅通城乡要素双向顺畅流动的制度通道;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推动现代化治理资源和手段向乡村覆盖。
增强超大城市数智化治理能力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代小红表示,重庆将深化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全面提升超大城市发展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
代小红介绍,重庆将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比如,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用好绿色算力底座,打造汽车可信数据空间和高质量数据集,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以政府、产业、社会、企业等“四侧”数据为基础,持续丰富产业数据仓,提质建设“行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提供普惠的、低成本的AI服务。
在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城市高品质服务方面,重庆将全面迭代“渝快办”,推动人工智能融入老百姓“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各方面,打造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多领域“AI+”场景,让智能化服务更贴近市民日常需求。在“渝快办”中打造“渝小智”智能体,实现即问即查,为群众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一体提升城市形态、业态、文态和神态
在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质方面,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介绍,重庆将在城市更新中更好地统筹点上与面上、硬件与软件、形态与神态、城市能级与产业能级,让人民群众通过城市更新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为此,重庆将大力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实现从造房子向造家园、造生活转变。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危旧房、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加快补齐社区食堂、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服务短板,完善小区停车、充电、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到2027年,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800个、城中村150个、危旧房2.94万户,改造老旧电梯1万台,打造现代社区100个。推动城市更新由小区、到街区、到片区,精心打造城市更新示范片区30个以上。
其次,重庆将大力完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进交通缓堵促畅和路网更新,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城市路桥隧项目,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完善“轨道+公交+步行”便捷通勤换乘系统,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持续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管线”“城市内涝治理”等重大应用实战能力。同时,重庆还将大力加强城市建筑与风貌管理,加强城市设计对城市界面的精细化引导管控,强化建筑风貌管理和历史文化传承,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体提升城市形态、业态、文态和神态,坚决避免“千城一面”,塑造城市调性、彰显城市个性;大力推动城市能级与产业能级同步提升,打造更多受年轻人欢迎的生活新场景、消费新场景、创业新场景,为群众带来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