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诱变种猪屎豆育苗。新华网发(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供图)
新华网重庆8月25日电(邵以南)近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成功种植并观测了首批搭载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诱变的猪屎豆种质材料,标志着重庆牧草航天育种研究正式进入地面选育阶段。
重庆地区优质抗逆豆科牧草资源相对稀缺,成为当地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经多年选育发现,猪屎豆具有粗蛋白含量高、生物量大、抗逆性强等特点,尤其在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仍表现良好,展现出较大推广潜力。不过,由于猪屎豆含有生物碱类物质,适口性较差,限制了该品种的饲用化应用。
航天诱变育种作为一种新型育种手段,具有变异率高、突变类型丰富、稳定性好等特点,变异率可达常规诱变的3至4倍,是创制新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2024年12月,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团队获取了由“实践十九号”返回式卫星搭载归来的猪屎豆航天诱变种子,这是重庆市首批开展航天诱变研究的牧草种质材料。
在人工气候室完成种子萌发和育苗后,2025年4月,研究团队在双河科研基地专门开辟“航天种质试验田”,并顺利完成移栽工作。初步田间观测数据显示,与野生种相比,航天诱变猪屎豆在株型上出现显著变异,表现为植株矮化,分枝数增加40%,叶片数提升50%,木质化程度降低,更加符合饲用化需求。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重点分析航天诱变群体的代谢产物和营养品质差异,筛选关键调控基因,结合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适宜本地推广的优质豆科牧草新品种,为重庆及南方地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