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云台项目,是我们在重庆做的首个山野民宿。得益于需求增长、价值外溢,其发展前景可期。”10月3日,遥望金佛山峰峦叠嶂,匠庐民宿创始人张健说,入渝首选金佛山的路走对了,希望能和重庆其他区县合作,“解锁”更多山川。
这几天,位于南川金佛山麓三泉镇风吹村的匠庐风吹云台,17间客房几乎天天爆满。2023年自云贵地区进入重庆后,匠庐首个项目选在金佛山。业内标杆企业试水成功,与南川区系列举措直接相关。
将“人大协商”融入环线建设监督
“这里可观赏日出云海、感受星光晚霞,生态环境良好,还有178环线的‘加持’。在渝厦高铁重庆段开通后,周边交通更是方便,许多人因此喜欢上了这里。”自驾前来的市民吴先生说。
纳入金佛山自驾环线后,以前“养在深闺”的风吹村成为重要节点,年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多。这一喜人变化的出现,源于南川打造大金佛山178环线的努力,也离不开当地人大的监督助推。
近年来,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将“人大协商”深度融入178环线建设监督工作。
2023年,该区人大常委会便首次召开“完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主题人大专题协商会议。今年,更是将专题协商推动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纳入重点监督议题,先后围绕提升旅游综合体和露营基地品质、优化暑期旅游市场服务等开展专题协商,推动环线释放活力、提升品质。
针对道路交通标识不清、设施不足等具体问题,南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深入调研,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完善标识标牌和道路交通设施,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感。
生态“宝贝”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金矿”
山里藏着很多“生态宝贝”——云雾缭绕的茶园、岩壁蜂蜜、山林方竹笋。
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南川区人大将监督重心放在生态价值转化和产业协同发展上,成立调研组对沿线茶产业乡镇全覆盖调研,创新成立“茶叶产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围绕品牌推广、品质管控等提出精准建议。
围绕中蜂养殖“蜜好但卖不远”等难题,南川区人大推动职能部门出台发展年度任务清单,将养蜂体验、蜂蜜品鉴、文化展示融入旅游线路。
如今,金佛山的生态“宝贝”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金矿”,已培育大树茶、方竹笋等22个特色农产品,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近35%,5万余名农民捧起“生态饭碗”。
瞄准“流量转留量”关键推动品质升级
“旺季一到,充电桩不够用、停车位找不到,再好的风景也留不住人……”针对178环线火爆之后的群众呼声,南川区瞄准“流量转留量”关键,从细节入手推动品质升级。
在人大监督、各方协同之下,当地围绕环线的六大提升行动同步推进,13处充电站、44把充电枪、4个公共厕所、6个临时停车场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700余个。
为推动多元业态与178环线深度融合,让这条“网红”环线更红、更火,南川区还着力丰富提升康养避暑、山地运动、采摘经济等新业态新场景,满足游客多样化、互动性需求。
今年1—7月,178环线自驾车辆达191.03万辆次,全区接待游客274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7%,游客总花费173.8亿元,同比增长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