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0月15日电(韩梦霖)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立伟介绍,市场监管领域“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等17项指标已提前完成。
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我们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了‘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现在基本上做到了开办企业‘一次成’、准入准营‘同步办’、企业迁移‘零跑腿’。”发布会上,郑立伟介绍。
五年来,重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渝悦易企办”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对企业开办、变更、迁移、注销等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优化“一件事”联办服务。目前,新设企业一日办结率99.99%,全程网办率99.61%;经营主体的数量从五年前的3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383万户,创业创新的便利度和积极性显著提升。重庆还推动1.23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通过信用融资渠道为个体工商户提供250亿元资金保障,对信息公示、广告发布等19个检查事项实行“无事不扰”。
“经营者开办食品店和餐饮店,过去办证和办照需要办两次,现在变成了证照同步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郑立伟表示,这项改革已让超过32万户经营主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郑立伟表示,重庆还以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川渝两地累计互办互发营业执照871户;破除市场隐性门槛,常态化开展川渝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交叉互评;发现并纠正招标采购、招商引资等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76件。
五年来,重庆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计量、广告等领域违法案件11万件,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乱收费”、加油站“缺斤少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重拳整治;登记处理114万件投诉举报,为消费者挽回损失6.2亿元,切实解决好群众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
为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重庆还探索推出“沙盒监管”模式,对沙盒内的行业企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既鼓励创新、又守住底线。目前,已经建立了41个“区域沙盒”和13.7万户的“主体沙盒”。同时,在省级层面出台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动态清理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309件。
建成国家质检中心20个
近年来,重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2024年,重庆检验检测全产业链规模达597.63亿元,较2022年增长超30%,产业的技术底子越来越厚实。
据悉,重庆一方面紧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需求,引进西班牙艾普拉斯等知名检测机构;另一方面,着重培育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本土机构,让“重庆造”新能源汽车不出家门就能进行检测。
五年来,重庆检验检测硬实力不断增强。目前,重庆已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国家笔记本电脑、国家铝镁合金及制品等国家质检中心20个,低空飞行器、火锅食材等市级质检中心9个,覆盖全市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和低空飞行器等新兴产业。比如,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和助力成渝氢走廊建设,建成投用了国家首个氢能动力质检中心,具备燃料电池电堆、储氢系统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检测能力。
数字赋能守好“舌尖上的安全”
“十四五”期间,重庆通过推动全链条监管,严防严控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重庆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产品抽检、网络监测“三管齐下”的方式强化监管,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好安全责任。乳制品、食用油等主要食品的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另一方面,持续整治学校食堂、外卖餐饮、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业乱象,严查重处掺假掺杂、滥用添加剂、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每年查办案件均超1万件。
重庆还建设了“渝食安”综合场景应用,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打通30多个部门的监管数据,用“监控+AI”辅助人工巡查,让监管更加精准。同时推出“山城有信”平台,监管人员可快速查看商家信息和信用评级,消费者也可以扫码了解商家信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