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131万余家企业 重庆“AI+企业码上服务”迭代上线运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10/15 17:40:43
来源:重庆市经信委

覆盖131万余家企业 重庆“AI+企业码上服务”迭代上线运行

字体: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重庆浩珑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精度通用机械零配件设计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公司面临着传统制造业产能扩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的双重压力,急需对原有的2000平方米厂房改建扩产。

  “如果采取常规方式,逐一咨询、提交资料、补齐缺项,估计需要20天以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AI+企业码上服务”提交诉求后,服务专员半小时内响应,1天内完成涪陵区规资局、区住建委等部门对接、咨询,当天完成全部规划材料的准备和线上提交,4天内完成规划许可与消防审查资料提交,大幅度提高了事件办理效率,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惠企政策不精准,企业“找不到、看不懂、申报难”;问题解决不彻底,企业多头反映、部门牵头无力;核心要素配置不足,企业融资难、用能贵等仍旧存在……当前,传统服务模式在响应企业发展所需时显露出一些堵点痛点难点,成为国内助企服务的共性难题。

  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化企业服务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将“企业码上服务”迭代升级为“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打造3大核心场景,构建8大智能体,形成AI赋能企业服务新生态。

  “‘AI+企业码上服务’不仅建立线上智能分拨、线下协同处置的全流程闭环机制,还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努力实现企业‘办事不求人、有事码上办’,显著提升了诉求一次解决率与企业满意度,进一步优化营商‘软环境’,增添企业发展‘硬实力’。”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说。

  跨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从数字赋能入手,归集全市涉企政策1万余条、政策解读数据7千余条、资金支持类数据1千余条、要素保障类数据5千余条、创新发展类数据5千余条、服务保障类数据3千余条等关键数据,畅通了数据汇聚、供给、利用堵点,提高了数据共享赋能能力。

  同时,“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凝聚市级部门、区县、镇街及园区等多级部门和单位形成助企服务合力,将原本分散的服务内容整合为全服务流程,并依托智能体实现企业诉求智能填写、分拨流转,有效打破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壁垒,让企业享受“一码通查”、“一码通办”,平均办结时限从1个月缩短至3个工作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精准覆盖广大企业从办事解难、政策获取到融资、招聘、技术合作的全生命周期。

  9月11日,璧山区服务企业专员走访时了解到,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存在石灰石原料运输困难。专员当即帮助企业通过应用提交了“协调拓宽运输道路,同步做好村民交通安全宣传”的诉求,并通过三级治理中心流转至责任部门。9月12日,璧山区有关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明确由企业属地乡镇牵头,扩宽加固村道、做好租地工作;由交管部门牵头完善标志标识、加强交通执法;由沿途乡镇开展辖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目前,各项工作均已启动,预计10月底满足通行要求。

  据介绍,以往,企业靠自行联系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仅申报和审批流程就需要十余个工作日。现在通过“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只需1分钟提交诉求,当天即可得到回复,大大提高服务效率。

  为了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工作,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委、市人力社保局等20个市级部门组成市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发动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建立区县常态化服务企业专班,为1万余家典型企业配备服务专员4千余名,构建“市级专班+区县专班+专员服务”的三级服务体系,把“线下上门服务”与“线上智能服务”有机结合,主动倾听企业发展诉求、解读政策措施、回应关切疑虑,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兜底服务。

  自“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于9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已覆盖全市131万余家企业,受理企业问题诉求406件,平均办理时长3个工作日,按时办结率100%,企业满意度99.84%。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