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大众评选活动现场
主持人介绍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细则和相关情况
单价从几元涨到一二十元,带动6万户果农、181家经销商、15家供应链企业增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地被刷新。
截至目前,巫山脆李以105.17亿元的身价跻身全国同品类前列。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果果缘何“长”成全国闻名的金果果?
品牌,是推动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重庆品牌赋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案例不胜枚举。
为评选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文化底蕴深厚的巴渝“土特产”,202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农业农村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工作方案(2025—2027年)》。拟在3年内累计评选100款巴渝名优“土特产”。其中,2025年评选40款,2026年、2027年各评选30款。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入选“土特产”年度销售额提升10%以上,综合溢价率提升15%以上,带动100家以上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带动100万户以上农户增收。
顶层设计 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活动启幕
重庆多山,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九成多,大规模发展农业受到了一定限制。但与此同时,大山大江也馈赠了重庆丰富的物种资源、多样的立体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乡村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丘陵山区的典型代表,我市“土特产”丰富,品类齐全,孕育了一大批农业区域品牌。但从全国品牌影响力来看,当前农业品牌培育还存在品牌不聚焦、好产品难以卖出好价格等问题。
如何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以品牌之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紧紧围绕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我们制定了《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工作方案(2025—2027年)》。”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蓝图已绘就,如何抓好落实?需要以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下好下活一盘棋。
我市建立了由市农业农村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组成的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专项工作机制,并对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分工,凝聚了育品牌、护品牌的强大合力。
为强化巴渝“土特产”农业品牌实力,进一步提升重庆农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6月,一场覆盖全市,全民参与的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活动在重庆启幕。
“这场活动不仅是选出代表重庆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更以市场化思维重塑农业品牌培育路径,让巴渝名优‘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大市场。”上述负责人说。
优中选优 层层打擂40款名优“土特产”应运而生
为确保评选工作高效推进,重庆构建了“市级统筹—区县联动—专班攻坚”三级协同平台,实行“周调度”机制。市级层面联合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机制,相关市领导主持专题会议部署;区县组建工作专班落实专人负责;市农业农村委成立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每周汇总进度,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闭环,为评选筑牢组织基础。
8月23日下午,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大众评选活动在重庆融创文旅城举行,百名大众评审通过现场打分,选出了40款心仪的巴渝名优“土特产”。
“经过前期产品征集和初步筛选,本次大众评选活动我们对符合要求的121个‘土特产’进行集中展示,开展现场比拼,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产品。”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大众评选活动中,全市各区县及市级协会的40余名推荐官,依次登台为“土特产”代言,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巴渝风味。
“诗仙李白,您好!我是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推荐官思颖。您这是穿越到千年后的重庆万州啊。”“哦,想起来了,当年我曾五过此处,在这里吟诗会友,饮酒对弈,快乐逍遥,好不乐哉!”一场穿越千年的情景剧,让诗人李白跟随推荐官走近万州“土特产”。
现场推介中,除了声情并茂的情景剧、说唱、脱口秀外,推荐官还以PPT、视频等形式,为各自的“土特产”代言。
9月,品牌商标、产品加工、美食文化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团,按“大众评选25%+专家评审50%+区县宣传25%”的原则,对产品进行专业评定。最终拟定40款2025年度巴渝“土特产”入围名单。
与此同时,评选期间,我市重点打造“市级+区县”“传统+新兴”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让巴渝“土特产”持续“破圈”。比如,启动阶段,20余家主流媒体同步发布活动公告及LOGO、大众评审征集信息。
“按计划,今年将评选40款名优‘土特产’,2026年和2027年分别评选30款,3年共计评选100款。”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全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贡献力量,构建具有山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范式。
持续出圈 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农业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是农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从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品牌,不仅能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市场溢价能力,更是推动产业链整合、引导要素聚集的“磁力核心”。近期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便是最好的佐证。
当天,500平方米的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主题展馆集中展示重庆火锅、奉节脐橙、涪陵榨菜等百余款产品,20余人组成的直播团队联合百万粉丝网红带货,智能机器人担任“数字导购”,“袋走土特产”打卡点、品鉴专区吸引市民踊跃参与。
数据显示,展会期间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线上订单超2万单、销售额220万元,现场销售及扫码订单700余万元,日均接待品鉴市民6000余人次,科技赋能与互动体验让“渝味”深入人心。
同时,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入选巴渝“土特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以上,品牌溢价超10%,进一步印证了巴渝“土特产”品牌的消费活力。
农业品牌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通过这些年的持续培育,我市已构建起以“市级+区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的巴渝“土特产”品牌矩阵,走出了“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闯出一方市场、富裕一方农民”的品牌赋能农业新路。
以奉节脐橙为例,通过持续培育打造“奉节脐橙”品牌,实现“一棵树致富30万人”,书写了践行“两山”理念的绿色传奇。
在涪陵,当地通过品牌创建,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模式,让榨菜这个“青疙瘩”变成了“金疙瘩”,实现品牌价值达379.24亿元。
……
如今,奉节脐橙、涪陵榨菜、巫山脆李已成为全产业链产值、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双百亿级”的强村富民“大产业”,成为响当当的重庆“三大宝贝”。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入选的巴渝“土特产”将优先享有LOGO授权、媒体宣传、地标展示、消费券支持、文旅赋能、直播带货、金融支持等多重政策支持。到2027年底,实现入选“土特产”年销售额提升10%以上,综合溢价率提升15%以上,全面提升巴渝“土特产”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让“土特产”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