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76载的“变”与“不变”-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10/21 10:45:10
来源: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76载的“变”与“不变”

字体:

  从1949年到2025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已走过76载春秋。

  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人寿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7万亿元,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历史累计服务客户总量超6亿人。作为国内寿险市场的领军企业,中国人寿始终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初心,在创新求变中砥砺前行。

 不变的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变的是党建与治理的深度融合

  中国人寿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根本性、全局性工作。近年来,该公司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公司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党委前置研究”机制,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战略决策中得到贯彻;通过“党建+”模式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

  中国人寿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截至2025年10月,全系统共有各级党组织5888个,其中党委399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5459个。全系统党员共6万余人,党员总数持续提升,组织基础不断夯实。营销员党员约1.8万人,全部纳入公司党支部管理。践行“四抓落实”,开展“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打造机关、条线、基层、营销员“四个党建品牌”,评选“两优一先”、“四强”党支部、优秀党支部书记,创建红旗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突击队、服务队,探索营销员党建工作模式。深入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感动国寿”评选、国寿演说家活动。

  中国人寿还以党建引领锻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在助力乡村振兴、运营服务、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展现国有企业的政治担当。

  不变的是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

  变的是战略投资的智慧升级

  中国人寿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为基点,在时代变革中勇立潮头,在坚守使命中创新求变。

  以1.8万个分支机构织就全国保障网络,持续延伸服务网络。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坚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绿色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服务大局精准有力。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参与黄金等创新品种投资,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增强投资组合多样性。

  中国人寿通过债券、股权、债权计划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设立百亿级科创基金,投资布局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持续深化资产负债联动,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市场机会做好跨周期投资布局,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稳定投资收益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注重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和获得感,该公司积极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与投资者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中期现金分红达67.27亿元,自上市以来已累计分红约2277亿元。

  不变的是普惠为民的初心

  变的是民生保障的精准触达

  76年来,中国人寿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发挥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的优势,持续加大对边远地区的资源倾斜,积极向服务欠缺的地区提供保险服务,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该公司结合两乡地区风险特点,为农村人口定制多样化保险产品,有效缓解因病返贫和因灾、因意外返贫风险。目前,已形成包含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等多险类在内的涉农保险产品体系。

  2024年,中国人寿参与承办超过200个大病保险项目,成为各地在大病保险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助力缓解参保人的高额医疗费用开支压力,对支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乡村人口人身保险新增承保人次2.7亿、新增保险金额32.5万亿、向463万人次赔付158亿元。

  此外,通过多元化业务开拓,中国人寿积极为小微企业、“两新”群体、学生儿童、特殊职业群体等提供多元化的保险保障服务。2024年,中国人寿“两新”人群专项保险产品的承保保费规模达9.75亿元,保险金额约为1.1万亿元。累计为5691家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累计承保保费规模2762.34万元;学生儿童群体保险共惠及少年儿童超7000万人次;团险渠道为约969万人次特定女性群体提供约1.6万亿元的保障金额;为约2730万人次计生家庭成员提供约1.8万亿元的保障金额。

 不变的是织密保障网的坚实行动

  变的是构建“养老”到“享老”的供给革新

  中国人寿积极落实大健康、大养老战略,“保险+康养”战略有序推进,2024年新增承保老年群体达1.4亿人次。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产品,还在服务端逐步推进多种模式的养老服务供给。

  在满足基本养老保障需求方面,中国人寿创新产品开发,为各年龄段的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养老保险产品选择。不仅推出“鑫越稳赢(2025版)”“鑫颐宝(2025版)”等产品,升级优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还推出针对中老年群体健康保障需求的“国寿银龄康爱医疗保险”和“国寿中老年骨安康意外伤害医疗保险”,覆盖恶性肿瘤医疗、意外骨折医疗等多样化健康保障场景。

  在养老服务布局方面,该公司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多方式供给,加快在重点战略区域的布局;推进CCRC养老社区、城心养老公寓、康养旅居三大养老产品线落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在16个城市布局养老服务,已布局20个机构养老项目,推出四款“随心居”旅居产品,研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不变的是多元赋能的动力

  变的是数字化转型重塑的保险生态

  中国人寿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服务效能、重塑保险生态的关键驱动力。

  早在2012年,中国人寿就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总结了信息化“处理、传递、交付”的三个本原特征,并以此为遵循,一步步探索数字国寿的建设发展之路。

  构建全新的保险服务生态。一方面,依托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将数据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紧密结合,以科技手段赋能业务发展、运营服务、风险管理等,升级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借助中国人寿寿险APP、企业微信等移动应用,打造全新数字化服务场景,拓展服务边界。

  一系列科技布局,让中国人寿可以在多种特殊场景下实现服务不中断,更让偏远山区的客户也能享受到与一线城市同品质的保险服务,真正实现信息服务随手可及、随时可用、随处可见。目前,中国人寿寿险APP的MAU(月活跃用户)超1100万。“空中客服”覆盖28项保全服务项目,解决了柜面50%的问题,2024年累计服务客户180万人。最快新单承保仅为2分28秒,整体赔付时效缩短至0.34天。

  不变的是客户至上的承诺

  变的是服务体验的智慧升级

  中国人寿始终致力于同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一道,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生态朋友圈。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中国人寿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同时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提升服务价值,让客户感受到简捷、品质、温暖的“国寿好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寿险APP的注册用户数量近1.7亿人;2024年全年累计为超34亿人次提供服务,提供适老化服务超2700万人次。

  进一步强化客户联络中心的“自助—智能—人工”多元服务模式的应用深度与广度,95519客户服务专线人工接通率保持98%高位,95519话后服务满意度再创新高,达99.87%。

  全面推行线上理赔服务机制,借助数字化平台,最快赔付速度可达秒级,全年理赔整体时效0.34天,同比提速超10%。

  中国人寿将服务品质视为生命线,2021年起全面启动“快捷、温暖”理赔服务体系升级。在各类自然灾害救援中,该公司开通绿色通道,快速推进赔案处理。服务体系的变革背后,是对“客户至上”初心的坚守——7×24小时智能客服覆盖寿险APP、官微等多服务渠道,“空中客服”实现远程业务办理,服务热线“长者一键接入人工”专属服务消除“数字鸿沟”。

  如今,“国寿好服务”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1.8万个分支机构、70多万从业人员对6亿客户的庄严承诺。

  不变的是向善而行的担当

  变的是社会价值的创造方式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也成为其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长期资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中国人寿将责任扛在肩上,持续健全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负债端,在全国范围内,为生态环境产业、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绿色服务等环保和低碳领域提供各类保险保障。同时,还给绿色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包含意外、医疗、寿险等多元化的保险保障服务。

  投资端,借助完备的绿色投资体系,始终把绿色标准和ESG投资理念作为重要投决因素,将绿色投资纳入资产战略配置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中,加快发展绿色投资。

  依托主力投资平台,中国人寿在绿色交通投资、绿色转型投资、绿色乡村产业投资和绿色低碳建设方面投资多个项目,持续释放绿色金融效能。

  此外,该公司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诸如绿色债券等多种解决方案,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建设,投资总额达1422亿元。

  日前,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明晟)更新中国人寿ESG评级,由A上调至AA。

  不变的是稳健经营的底线

  变的是风控体系的智能进化

  在76年发展历程中,风险防控始终是中国人寿的生命线。该公司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优化高效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扎实落实产品定价动态调整机制、营销体系改革、“报行合一”等监管新规要求,将风控合规举措深度融入业务场景。

  同时,推动风控数智化转型,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风险防控中的运用,创新打造风险防控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推进覆盖多维、敏捷高效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发挥实效,推动风险的源头防控及穿透管理,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