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美专校社区,提起“牛户籍”牛培培,居民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位1981年出生的社区民警,从警十五载,历经交警、特警等多岗位锤炼,自2015年起将根深深扎进了0.251平方公里的社区里。他姓牛,人更“牛”,凭着一股子为民服务的“牛劲儿”,成为了辖区群众口中交口称赞的“自家人”。
一本民情笔记,十年社区春秋——他是行走的“活地图”
“牛警官对社区的情况,比我们这些老住户还熟悉!”这是美专校社区居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句朴实的评价,是牛培培用十年光阴“走”出来的口碑。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社区,牛培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警务室。他的工作包像个“百宝箱”,里面珍藏着三样法宝:一本边角磨损却记录得密密麻麻的民情日记,一叠随时可以递出的便民联系卡,还有一份随着人口流动、房屋变迁而不断实时更新的网格图。整理完前一天的社情民意,他的“每日三巡”便雷打不动地开始了。
“早上买菜见到他在巡逻,接送孩子看到他在护校,晚上散步还能遇到他在巡查。”居民的感慨勾勒出牛培培一天的工作轨迹。他的身影,穿梭在社区的楼栋巷陌,也烙印在居民的心间。这“三巡”,巡的是安全隐患,查的是治安盲点,听的更是群众的家长里短。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牛培培将“院坝恳谈会”“三官一律进社区”这些传统方法用活、用深。他不在办公室里等群众上门,而是主动把办公桌搬到院坝里、树荫下。群众反映的问题,他一件件认真记录在案;做出的承诺,必定给予回音。十年来,300余起纠纷在他的调解下烟消云散,40余户困难家庭在他的帮扶下重燃希望,200余场群众见面会,将会场变成了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
这十年,他把自己走成了了一张有温度、会思考的“社区活地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社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民解忧,“牛”警官暖心24小时——他是群众的“定心丸”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核心只有一个——“人”。牛培培始终坚信: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身影也总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刻出现。
社区里至今流传着他“七天根治三年顽疾”的事迹。2019年一个雨天,付奶奶向他求助,家中房屋因山坡渗水已空置三年。牛培培一句“您放心,这事我管到底”,便冒着雨反复勘查、多方协调,仅用一周就彻底解决了难题。老人紧握他的手热泪盈眶:“你修好的不仅是房子,更是我们一家人的心!”
2023年5月,牛培培在院坝会上听说独居的刘奶奶,立刻上门走访,并把电话号码设为老人手机的紧急联络人。不久后一个傍晚,他接到老人摔倒的求助后,火速赶往、紧急送医,垫付费用并守候至家属到来。出院后,刘奶奶亲手送来一封笔迹颤抖的感谢信,哽咽道:“你就像我亲儿子一样……是你救了我这条老命。”这份超越职责的亲情守护,正是牛培培“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动写照。
2025年5月,辖区王嬢嬢接到诈骗电话,称其银行卡涉案需转账至“安全账户”。信以为真的她惊慌失措地冲进警务室:“牛户籍,我只信你!你快教我怎么转?”牛培培一听便识破骗局,果断劝阻:“这是骗子!绝不能转账!”后经详细解释,王嬢嬢顿时醒悟,后怕不已:“我那12万养老钱……要不是只认准你,可真就没了!”一句“我只相信你”,是百姓对他毫无保留的托付。
从修房顶到救性命,再到守钱袋,这种事太多太多,牛培培用一次次及时的奔赴,为社区居民服下了一颗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平安密码——他是社区的“创新者”
新时代的社区警务,不再是民警的“单打独斗”。牛培培深谙此理,他将自己的工作角色从“管理者”向“组织者”“协调者”延伸,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凝聚社会合力,共筑平安共同体。
作为市公安局警务实战教官,牛培培将专业优势发挥在辖区医院的安保工作上,他打造“移动最小应急单元”,筑牢医院安全防线。在口腔科医院、华美整形外科医院、国宾妇产医院,他不仅开展常规的最小应急单元培训,讲解处突知识,亲自示范钢叉、盾牌等器械的使用,更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布防”理念。他指导安保人员根据人流量高峰、重点科室位置等因素,灵活调整巡逻力量和应急响应方案,让安全防线“活”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美专校社区辖区面积0.251平方公里,活跃着50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他们穿梭不息,是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也常因“能不能进大楼?”“送餐超时”“车辆刮蹭”等问题陷入纠纷,直接影响生计与情绪。
牛培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在上清寺街道牵头下,他联合渝中区委社会工作部、新就业群体代表、物业协会、司法所、社保所以及公益律师,创新成立了“新就业群体矛盾纠纷调解专班”,为这些城市“新市民”搭建了一个说理、解难、维权的专门平台。
今年1月,外卖小哥小李送餐时不小心擦挂了私家车。车主坚持去4S店维修,报价1000元,对小李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焦急中,小李找到调解专班。牛培培和专班成员们迅速介入,耐心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在辖区一家信誉良好的维修店进行修复,费用仅需200元。矛盾圆满化解,双方都对结果表示满意。自年初成立以来,这个专班通过“线上微信接单+线下周一坐班”的模式,已累计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劳资、保险、工伤等各类纠纷8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十五载从警路,一颗赤子心。在同事与群众眼中,他是倾囊相授的“老大哥”,更是随叫随到的“贴心人”。面对居民“牛户籍,几天没见都想你了”的亲热称呼,他总是谦逊笑道:“社区工作平凡却关系万家安宁,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成就。”这正是牛培培,一位人如其名、实干真“牛”的民警。他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刻内涵;更用为民服务的“牛劲儿”、守护平安的“牛力气”,展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蓬勃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