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涌承友谊,山城聚首话同心。
2025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这场以“中阿文明互鉴,视听创新共赢”为主题的高级别对话,汇聚了来自中国与16个阿拉伯国家的广电媒体负责人、技术专家与行业代表,参会人数约300人。
一场盛会,让长江与尼罗河,通过电波与屏幕再次相连,古老的丝路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重庆这座中国西部的直辖市,再次成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桥梁。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织的当下,这场论坛不仅是对古老丝路精神的当代呼应,更是两大文明在数字时代携手前行的生动实践。
合作成果丰硕
中阿广电视听交流进入新阶段
本届论坛合作成果丰硕,50多个合作项目正式揭晓,涵盖机制建设、内容创播与人才交流等多个方面。
其中,《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埃及媒体管理最高委员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毛里塔尼亚新闻与视听高级管理局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举行“视听中国·中阿故事”中阿精品视听节目互播季,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研修学院举办2025年“阿拉伯国家媒体融合传播发展研修班”等,为中阿广电视听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具体倡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阿拉伯国家联盟助理秘书长艾哈迈德·拉希德·哈塔比提议,中阿共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媒体体系,在通信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网络治理等领域加强交流,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
埃及媒体管理最高委员会主席哈立德·阿卜杜勒阿齐兹表示,期待中阿双方打造一个装备精良的“媒体合作共同体”,进行有意识、负责任、充分的互动;也门广播电视总局局长伊斯坎达尔则提议,设立一个“中阿数字化媒体培训中心”,加强AI与网络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
第四届中阿短视频大赛也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
中阿短视频大赛已走过4年历程,共收到30余个国家6000余位青年投递的9000余件作品,全网播放量超2000万次,成为连接中阿两大文明青春力量的重要桥梁。
这届大赛历经4个月,征集到了来自20个国家的2100余件作品。特等奖《我们在约旦结婚啦》、最具人气奖《600万粉丝大V游北京》《沙特不止有石油和沙漠》等作品,生动展现了中阿民众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交流。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一致通过并发布《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共同宣言》,明确中阿双方将加强新闻报道领域合作,向国际社会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将继续深化视听内容合作,展现中阿独特文化和中阿世代友好交往故事;将加强行业创新合作,共同应对媒体发展机遇与挑战。
毫无疑问,这些成果标志着中阿广电视听合作在广度与深度上进入了新阶段。
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
促进两大文明深度交流
在数字媒体时代,内容合作与技术赋能成为论坛讨论的两大焦点。
在内容合作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常务副总编辑安晓宇透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与20家阿拉伯媒体建立“中东伙伴媒体合作机制”,推动新闻共享、内容共创与技术交流。
从联合埃及国家电视台打造《文化跃动》栏目,到与也门亚丁电视台推出《新疆新日常》,中阿合拍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与深度走进彼此民众的视野。
会上,不少阿拉伯国家的广电媒体专业也开启了新的展望。
巴勒斯坦广电总局局长艾哈迈德·阿萨夫希望,组建一支中阿联合制作团队,让作品在阿拉伯和中国同步展映,使其成为文化对话、文明对话与数字媒体合作的全新平台;毛里塔尼亚新闻和视听高级管理局局长穆罕默德·莱比卜则主张,中阿双方共同努力,保护信息、完善传播方式,加强打击虚假新闻的合作,捍卫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除了各大媒体,视听企业同样也成了中阿内容合作的重要推手。
爱奇艺副总裁王兆楠分享了平台与中东头部流媒体WATCH IT合作开设“阿语内容专区”的经验;快手科技副总裁刘震则展示了平台通过“上快手,看世界阿联酋”活动,带领中国网友云游阿联酋的实践。麦芽传媒副总裁王利更以数据佐证:其国际版短剧App NetShort已在阿语区上线876部作品,累计播放量达6.5亿次。
在“技术赋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发言中,中外嘉宾围绕AI赋能创作、超高清传播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描绘中阿视听技术合作的新图景。
“超高清是全球视听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让文明细节触手可及的重要载体。”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起柱表示,我们愿与阿拉伯国家伙伴积极分享超高清建设的实践经验,携手推进超高清频道在阿拉伯国家落地生根,促进两大文明深度交流,共同提升双方视频产品的全球传播力和核心竞争力。
可以预见,中阿双方在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将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为全球广电视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
重庆助力中阿关系焕发新光彩
为保障这场高级别盛会,重庆展现出了卓越的城市组织与服务能力,是重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阿拉伯语专业师生为论坛提供了高质量的翻译与志愿服务。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热情的接待,赢得了外宾“归家般的温暖”的由衷赞叹,成为中阿友谊与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
更重要的是,作为本次论坛主办地的重庆,展现了其作为中西部开放门户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吸引力,也有力地证明了其在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支点地位。论坛期间,诸多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外宾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重庆坚实的硬件基础与联通能力等对外开放优势。
如今,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发起建设的陆海新通道,已发展成为一条开放的国际贸易物流大动脉,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9个港口。这条通道将中国西部内陆与广阔的国际市场紧密相连,极大地优化了贸易流向。
在此通道的强劲带动下,重庆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双方进出口额达到227.6亿元,并实现了29.5%的显著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环节,“你好重庆·发现城市魅力”中阿媒体联合采风活动,深入重庆视听企业、产业园区进行采访拍摄,以重庆为窗口,向阿拉伯国家客观、立体地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城市形象。
“我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把我们的想象化为现实。”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媒体与通讯官伊梅德·克塔塔参观西部科技影视城后表示,这样的拍摄场地能够跨越时空,节省影视拍摄时间、人力等成本,“我确信中阿之间还有更多合作空间。”
论坛虽已落幕,但合作刚刚启航。自今年9月至明年6月,“视听丝路·中阿故事”中阿精品视听节目互播活动将持续推进,80余部优秀视听节目将在中阿双方主流媒体展播。《蛮好的人生》《国色芳华》等中国优秀节目将与阿拉伯国家观众见面,《地球之母》《长江遇见尼罗河》等阿拉伯作品也将登陆中国荧屏。
正如阿拉伯谚语所说:“独行快,众行远。”这场在重庆举办的盛会证明,中阿双方正携手走向更远的未来,让两大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